为追讨工资,原告薛某其、黄某杰等5人起诉至法院,请求王某波给付工资。
据悉,2023年2月27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2月7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15882号小行星1997CF29,正式命名为定中星(定州中学星)。定中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轨道半长径2.3AU,近日点距太阳2.0AU,远日点距太阳2.6AU,公转周期为3.48年,自转周期约5小时。
陈建生对此次以定州中学为行星命名表示祝贺,他指出,小行星命名有深远的意义,既具国际性又有永久性,是一项非常崇高的国际荣誉。希望广大学子要点燃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定中星光芒照耀下,立志成才报国,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6月24日,定中星命名授牌暨雕像揭幕仪式在定州中学举行。定中星雕像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稳固在大理石基座上,总高4.77m,其中底座高1.27m,雕像高3.5m。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建生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继峰为定州中学颁授定中星命名证书和运行轨道图铜牌,市委书记张涛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才芳主持。
整体造型构成艺术化的中字,凸显定中星、耀中华。希望各位专家嘉宾,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定州、支持定州发展,介绍更多有志之士带着资金、技术、人才来定州投资兴业,助力定州更快发展、更高质量发展。本报讯(记者康荣昊、刘馨忆)9月24日,我市举办首届汉服文化节交流论坛,通过汉服文化交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定州特色风俗
活动期间,招聘企业工作人员耐心为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介绍企业文化、招聘岗位、薪资待遇及工作环境等,与求职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参会人数共6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0余人。活动结束后,阜平县就业服务中心和我市就业服务局共同签署了《劳务协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建立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定期发布制度,采取举办劳动力信息推介会和用人单位招聘会等形式,实现人力资源和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本报讯(记者曹诚琳)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阜平县吴王口乡和砂窝镇开展情暖老区就业护航专场招聘会,将11家企业提供的900余个优质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活动期间,招聘企业工作人员耐心为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介绍企业文化、招聘岗位、薪资待遇及工作环境等,与求职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参会人数共6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0余人。
本报讯(记者曹诚琳)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阜平县吴王口乡和砂窝镇开展情暖老区就业护航专场招聘会,将11家企业提供的900余个优质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活动结束后,阜平县就业服务中心和我市就业服务局共同签署了《劳务协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建立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定期发布制度,采取举办劳动力信息推介会和用人单位招聘会等形式,实现人力资源和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2023年,持续加大城乡客运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优化运力结构,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客运网络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不断满足群众多样性出行需求,增强群众公路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强市。加强品牌宣传、品牌培育、品牌展销,全面提升我市品牌农产品的影响力,叫响定州农业品牌。支持光耀种业围绕小麦育种,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的深度合作,筛选一批优质高产的国字号小麦新品种,建设5000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田。
建设菜篮子重要农产品强市。积极为千喜鹤中央厨房、火来顺等重点产业化项目开展精准帮扶,以定州嘉年华为龙头,在城区周边,引导一批蔬菜和水果种植、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建100家体验式生态农场,大力发展农文旅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综合治理,路容路貌焕然一新,路域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沙河、唐河沿岸乡镇为重点,积极对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建设万亩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田。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铺就乡村振兴之路。因势利导,做大做强小麦、高油酸花生、蔬菜3大产业良种繁育。
提速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023年,我市持续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9000余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3条,共计71.5公里,改造危桥2座,项目已于5月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完工通车。
抓好粮食安全不放松,大力发展特色专用麦,因地制宜扩大高油酸花生和大豆油料作物。以大鹿庄乡运达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大白菜、黄瓜等蔬菜良种繁育工程。深化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共建美丽人居环境。支持各乡镇(街道)充分挖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生态农产品,擦亮定州生态农产品品牌,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不断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公路建设与区域发展、文旅资源、产业布局、服务民生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记者张曼)9月23日,我市举行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新闻发布会,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我市千喜鹤数字产业园、农业嘉年华项目、特色菜基地、中药材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情况及人居环境整治、路域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建设振兴种业工程强市。
2022年,我市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定州城乡客运班线实现全域公交,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配合部厅完成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市畜禽种质资源家底。
大力开展全域生态农业创建工作,紧紧瞄准高端消费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大力支持高蓬镇钮店社区和明月店镇中仓集团分别建设两个千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把高蓬镇和明月店镇建设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标杆,引领全市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实施奶业提升行动,抓好生猪产业,抓好蛋鸡标准化生产。
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工作重点,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持续发力,以美丽公路建设为抓手,紧盯国省干线、城乡接合部、农村道路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全力营造畅、洁、绿、美、安的和谐交通新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及整体对外形象。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定州嘉年华为龙头,引导全市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打造精品特菜产业集群。聚焦粮油、蔬菜、奶业、肉类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引擎作用,以交通先行服务支持农业产业,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与交通运输的同步协调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9月20日至21日,河北省优秀青年戏曲人才大比武在我市举办。
来自省直院校团、保定、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张家口、衡水、定州等地的62名选手参加现场终审,涉及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丝弦、保定老调、定州秧歌戏、晋剧、哈哈腔等九个剧种。经过激烈角逐,杨学东、林娜、高晶、张增欣等10名选手获得十佳演员荣誉称号
政府采购项目自9月10日起发布招标公告的,全部实行双盲评审。明确要求投标人采用暗标方式递交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并结合相关技术支持,使评标系统在评审中不显示投标人、供应商名称等信息,实现评标专家在不知晓投标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打分,由系统自动汇总得分情况,按评标办法要求的评审程序确定中标候选人,实现暗标评审全覆盖。
全面实行双盲评审。实现分散评标。评标专家一律通过抽取系统从全省统一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系统不显示抽取专家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实现盲抽专家。工程建设项目自今年8月1日起,凡是进场交易的项目全部采取双盲评审。
设置7个独立评标室,每个独立评标室安装评标电脑、专家行为录像机、电脑屏幕采集卡、语音通讯系统和独立门禁系统,实行同标不同室、同室不同标模式,设置音频收录系统并和监控系统同步,在保证评标专家正常交流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评标结果的影响。本报讯(记者孙媛媛)我市通过系统开发和硬件改造,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面实现双盲评审。
投标人可以不必到现场投标,实现投标人与评标专家远程隔离不见面,减少人为因素影响。规范评标委员会的组建管理。
纵深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推动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全程留痕、可追溯。实行盲评招标文件。